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2月12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王某从新加坡回国携带应申报物品未向广州黄埔海关申报,海关认定王某的行为构成走私,对其作出没收物品,并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黄埔海关的上述处罚违反了一事不再罚原则。()
答 案:错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此为一事不再罚原则。第一,“一事”指的是同一个违法行为,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违法行为就不存在不再罚的问题。第二,行政处罚中的并处问题。并处是指行政机关对某一项行政违法行为科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种类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要求的一次行政处罚不等于一种行政处罚。一次处罚决定中完全可以包括几个各不相同的行政处罚种类,这就是行政处罚的并处问题。本题只有一个违法行为,即王某的走私行为,行政机关作出的没收物品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中的并罚,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答 案:对
3、行政机关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应当出具书面凭证,受理行政许可的可不出具书面凭证。()
答 案:错
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32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由于可能涉及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因此,行政主体无论是否受理申请人的行政许可,都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说明受理或不受理的理由,故本题说法错误。
4、挙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幼,违反安全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责令停止活动,立即疏散。
答 案:对
5、特殊情况下,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也可以担任人民警察。()
答 案:错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3年)第二十六条规定,“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年满十八岁的人民;(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四)身体健康;(五)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六)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故本题判断错误。
6、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罚处罚的,应由政府收容教养。
答 案:错
7、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答 案:对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6条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七)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据此,本题说法正确。
8、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时,除有碍侦查和无法通知的以外,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
答 案:错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281条第1款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因此,即使存在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况,也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故本题错误。
单选题
1、李某在实施盗窃时,被他人发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不构成犯罪
答 案:B
解 析: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李某是被他人发觉而未得逞,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其行为是犯罪未遂。
2、在我国,宪法的修改通过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 A:到会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 B: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 C:到会代表的2/3以上同意
- D:全体代表的2/3以上同意
答 案:D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3、根据公安部1999年11月发布施行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所指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举办场所不包括:()。
- A:居民生活区
- B:物业小区
- C:俱乐部
答 案:B
4、 某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涉嫌虚假宣传为由扣押了王某财产,王某不服诉至法院,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王某涉嫌受贿犯罪需追究刑事责任,法院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终止案件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
- B:继续审理,待案件审理终结后,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
- C:中止案件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待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后,恢复案件审理
- D:继续审理,将有关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
答 案:C
解 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87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六)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由此可见,中止诉讼,将有关材料送交有刑事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待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后,恢复案件审理。故C项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抢劫罪与抢夺罪对取得财物的数额的要求不同
- B:抢劫罪与抢夺罪侵犯的客体内容完全相同
- C: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犯罪目的不同
- D:14周岁以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犯罪主体
答 案:A
6、下列情况下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 )。
- 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 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
- 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 D:羁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较细,具有一定的难度。《刑法》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A项、B项属于立功,不当选。第78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第6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揭发、检举同案犯,不算立功,协助逮捕才算立功。
7、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 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2人
答 案:B
8、下列案件中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是()。
- A:贿赂案
- B: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案
- C:贪污案
- D:组织、容留妇女卖淫案
答 案:D
多选题
1、在证据的综合审查与运用中,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运用间接证据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情形有()。
- A:每个间接证据都必须是客观的
- B:每个间接证据同案情之间都必须有某种客观联系
- C: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
- D:对间接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唯一的
- E:间接证据中至少要有一个是物证
答 案:ABCD
解 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5条规定:“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一)证据已经查证属实;(二)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三)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四)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五)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2、下列证据,不能被作为定案根据的有()
- A:被告人被殴打才供出同伙的供述
- B:证人被引诱说出的证言
- C:原物证不便搬移,而对其拍摄的照片
- D:未经当庭出示、质证的证据
答 案:ABD
3、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 A: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B:粤港澳合作
- C:粤港澳政府合作
- D: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答 案:ABD
解 析: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4、 根据《行政处罚法》,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可以作出的决定包括( )。
- A: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 C: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 D: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 E:以上选项都正确
答 案:ABCDE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43条规定:“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第38条规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5、下列情况,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 A: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
- B:强奸犯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欲强奸时,行人路过将强奸犯打伤
- C:杀人犯正要持枪杀人时,被害人顺手栋起砖头砸向杀人犯,将其打成重伤
- D:在制服抢劫犯的过程中,将其打成轻伤
答 案:ABCD
解 析:《刑法》第20条【正当防卫】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ABCD项的犯罪行为都是“正在进行”,被害人或第三人都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而致犯罪嫌疑人受伤。
6、我国《国家赔偿法》将()纳入赔偿范围。
- A:物质损害赔偿
- B:精神损害赔偿
- C:直接损害赔偿
- D:间接损害赔偿
- E:可得利益损失赔偿
答 案:ABC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D”A项正确。第35条规定:“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B项正确;E项错误。第36条规定“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六)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八)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由此可知,国家赔偿只赔直接损失,不赔间接损失,C项正确;D项错误。
7、公安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证法嫌疑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法嫌疑人依法享有()。
- A:陈述权
- B:沉默权
- C:申诉权
- D:申辩权
答 案:AD
8、下列届于交通事故先期处置的是()
- A:保护现场
- B:抢救伤员
- C:维持现场秩序
- D:寻找证人
答 案:ABCD
主观题
1、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
答 案:行政处分
2、领导派你配合一位老同志,你觉得他方法不妥,怎么办?
答 案:(1)如果我配合老同志一块完成一项工作,我一定会向老同志虚心学习,并承担自己能承担的尽可能多的工作;在生活上也要给予老同志细心的照顾。
(2)如果我觉得老同事的方法不妥,我会换位思考,重新审视、判断,看是否是自己的见解不成熟,如果思考之后,还是觉得老同事的方法欠妥当,我会把我的建议形成书面的资料,并耐心诚恳的和老同事沟通交流,征询老同事的意见,并达成一致。相信在我认真诚恳的工作之后,老同事会改变原来的处理方法。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尊敬老同事,向老同事学习。
3、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答 案:以人为本
4、简述逮捕的条件是什么?
答 案:(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出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有逮捕必要。
5、单位里有一位你十分敬重的老同志,有一次在你面前说单位里其他同事坏话,让你留个心眼,你会怎么做?
答 案: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无论如何,老同志的出发点是好的,对于他善意的提醒,我应该表示感谢。但是,对于他所说的一些情况,我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工作,团结同志,与同志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对任何人持有偏见,也不仅仅计较,而是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
老同志为单位做出了很多年的贡献,是我的前辈,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有很多的东西是值得我学习的,我会一如既往的尊敬他,向他请教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工作,尊重同志,团结同志,把工作的热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争取做一名领导放心,同志信任,老百姓满意的公务员。
6、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
答 案:(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
(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
(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
(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