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3月30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欺骗医务人员开具精神药品,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答 案:对
2、李某系某看守所民警,因对在押人员刘某怀有成见,令与刘某同监室的王某将刘某打伤。因此对民警李某可以采取禁闭措施。()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第6条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并不听制止,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对其采取禁闭的措施:(一)违抗命令,不服从指挥,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二)涉嫌泄露公安工作秘密或者为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的;(三)威胁、恐吓、蓄意报复他人的;(四)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的;(五)酗酒滋事,扰乱工作秩序和公共秩序的;(六)其他有必要采取禁闭措施的。”题干中李某系某看守所民警,因对在押人员刘某怀有成见,令与刘某同监室的王将刘某打伤。但缺乏“并不听制止,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等情况,因此不能对民警李某采取禁闭措施,本题错误。本题考点属于《人民警察法》的范畴,在辅警考试中,人民警察法的考查不仅指《人民警察法》,还包括相关的法规、规章。这类题型虽然在考试中所占权重不大,但是题目却非常简单,考生只要复习过,依靠法律常识基本能准确作答。
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答 案:对
解 析:知识点: 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程序及要求 解析: 根据行政法的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通常需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其中,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是行政处罚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及时纠正其违法行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权威。因此,答案“对”是正确的,符合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遵循的法律程序和原则。
4、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若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答 案:对
5、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秘密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答 案:错
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答 案:对
7、猥亵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答 案:错
8、某县公安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刘某的罚款。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该县公安局承担。
答 案:错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60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刘某及时缴纳罚款是法律要求其承担的义务,刘某不缴纳导致强制执行的,费用理所当然由刘某承担。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单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家属享受的抚恤和优待标准是()。
- A:略低于现役军人家属,高于地方其他国家公务员家属
- B:与地方其他国家公务员家属同样
- C:与现役军人家属同样
- D:略高于现役军人家属
答 案:C
2、 2018年3月10日,杨某在被抢劫的逃跑过程中,适逢一中年妇女丁某骑摩托车(价值7000元)缓速行驶,杨某当即哀求丁某将自己带走,在遭拒绝的情况下,将丁某推下摩托车(丁某未受伤),夺车逃走。杨某的行为是( )。
- A:避险过当
- B:紧急避险
- C:避险不适时
- D:构成毁坏财物罪
答 案:B
解 析:《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伤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本题中杨某的行为未造成妇女受伤,故其紧急避险未超过必要限度.
3、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处以( )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适用简易程序。
- A:50
- B:500
- C:1000
- D:2000
答 案:A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4、齐某因与胡某有矛盾,欲杀胡某,某夜,趁胡某独自一人在家之机将其杀死,后又从其家中拿走现金2万元。对齐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按故意杀人罪处理,取走钱财的行为作为加重情节予以考虑
- B:按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
- C:按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 D: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择一重罪处罚
答 案:C
5、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或者对正常运行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 A:拒不接受批评的
- B: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
- C:及时改正的
- D:不再从事同类行为的
答 案:B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对被盘问人的留置(继续盘问)时间自()之时起不超过24小时。
- A:被盘问开始
- B:被盘问结束
- C:被关进候问室
- D:带至公安机关
答 案:D
7、 有关行政许可的吊销、撤销、注销、撤回特征的正确表述是( )。
- A:行政许可的吊销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修改的结果,适用于许可已经合法生效
- B:行政许可的撤销是依法取消该许可的实质效力,该许可的形式要件缺损,适用于行政许可有瑕疵
- C:行政许可的注销是取消该许可的形式效力,无论该许可有无瑕疵,属于实体性行为
- D:行政许可的撤回是取消该许可的形式效力,适用于行政许可有瑕疵,属于程序行为
答 案:B
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6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由此可知,行政许可的撤销是因为行政许可实施的过程存在违法问题,该许可的形式要件缺损,依法取消该许可的实质效力,适用于许可有瑕疵,B项正确。行政许可的吊销,是在被许可人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后,利用许可实施了违法行为,执法机关依法吊销其行政许可的情形。行政许可的吊销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与被许可人在获得许可后所实施的违法行为有关,A项错误。《行政许可法》第7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行政许可的注销是指一项许可在实体上被消灭或者已经不可能实现,不能实现的原因有多方面,如超过许可期限、被许可人死亡或主体资格丧失,C项错误。行政许可的撤回,是行政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或者许可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已经发出的有效的许可撤回,D项错误。
8、违反治安管理的下列情形不应从重处罚的是()。
- A:有较严重后果的
- B: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 C: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 D: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
答 案:D
多选题
1、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有侦査权的机关有()。
- A:公安机关
- B:国家安全机关
- C:人民检察院
- D:人民法院
答 案:ABC
2、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案件。
- A:对文化局给予罚款处罚的
- B:公安局对中国公民出境的申请不予批准,公民不服的
- C: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有争议的
- D:对省级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 E:对土地局所确认的土地使用权有争议的
答 案:ABC
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国务院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故D项属于复议前置。第3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故E项属于复议前置。A项、B项、C项均属于可复议可诉讼的情形。
3、 民警刘某认为其所在的公安局局长要求先行拘留某犯罪嫌疑人的命令有错误,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 A: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
- B:不得中止命令的执行
- C:不得改变命令的执行
- D: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命令
- E:执行命令的后果由民警刘某负责
答 案:ABCD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32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由此可知,A项、B项、C项、D项均正确。
4、述法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作出处罚决定,但不送达拘留所执行的是()。
-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或者其他行政管理的
- C:70周岁以上的
- D:孕妇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
答 案:ABCD
5、王某假冒人民警察,称能找关系把韩某(女)的弟弟(因抢夺他人财物被逮捕)放出来,韩某信以为真,王某趁机多次和韩某发生性关系。后王某的身份被韩某识破,王某不顾韩某反抗多次将其奸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构成招摇撞骗罪
- B:王某构成强奸罪
- C:对王某以招摇撞骗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 D:王某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应从重处罚
答 案:ABCD
解 析:《刑法》第279条【招摇撞骗罪】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本题中,王某假冒人民警察,“韩某信以为真,王某即趁机多次和韩某发生性关系”,王某构成招摇撞骗罪,而且属于“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应从重处罚,AD项正确。王某的身份被韩某识破后,王某不顾韩某反抗多次将其奸淫,构成强奸罪,并与前罪数罪并罚,BC项正确。
6、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有()情形之一的,行政拘留决定可以停止执行。
- A:办案单位认为需要补充调查的
- B: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公安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 C: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 D:被行政拘留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决定停止执行或者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的
答 案:BCD
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一般来说,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法律如果不作此限制,现实中会出现很多人为了自身利益考量而申请行政复议,浪费国家行政资源,损害人民政府权威。但是,法律规定几种特殊的例外情形:原则上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就可以停止执行;如果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也可以决定停止执行。
7、 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对查封、扣押的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 )。
- A: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
- B:查封、扣押的期间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
- C: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口头或书面告知当事人
- D: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 E: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答 案:AD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25条第3款规定:“对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明确,并书面告知当事人。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据此,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A项正确,B项错误。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明确,并书面告知当事人,不能口头告知,C项错误。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而非当事人承担,D项正确,E项错误。
8、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现象依然存在。
- A:知法犯法
- B:以言代法
- C:以权压法
- D:徇私枉法
答 案:ABCD
主观题
1、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有()按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答 案: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
2、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答 案:依法
3、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
答 案:行政处罚
4、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什么?
答 案:(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4)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5、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答 案:根本宗旨
6、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答 案:24小时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