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公安基础知识》4月19日专为备考2025年公安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法律是政策的灵魂,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是法律的定型化、条文化、规范化,所以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是一致的。
答 案:错
解 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对公安的领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有关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公安机关必须坚定地执行?此外,党的很多政策和主张,会经过法定程序转化法律法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策是法律的灵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据。考生在学习公安基础理论时,千万不要死记硬背,不然看到题目大脑一懵,似是而非,对错难辨。考生在学习公安基础理论时,要掌握其原意,通过多做题,才能多纠错,通过做题来强化对基础理论的记忆和运用,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做题的速度,方能在考场上驰骋无惧。所以说,题库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2、公安机关接到有关公民的报案后,应当按照管辖予以立案。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并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及时移送主管机关处理。故本题说法错误。
3、公安部督察委员会监督全国公安机关的督察工作。()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部督察委员会领导全国公安机关的督察工作。
4、人民警察的辞退,是指公安机关对虽具备人民警察条件,但因种种原因不适合在公安机关继续工作的人员,解除其与公安机关任用关系的一种人事行政管理措施。()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的辞退对象是“已不具备人民警察的条件人员”,题干说法错误。
5、警察的本质特征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手段的特殊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答 案:对
解 析:警察的本质特征:(1)警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警察具有手段的特殊性。(3)警察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故本题说法正确。
6、1931年11月,以原来的苏区中央局保卫处为基础,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
答 案:对
解 析: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以原来的苏区中央局保卫处为基础,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这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7、对侦查终结应当提出起诉意见的案件。公安机关应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答 案:对
解 析: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提出起诉意见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给予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故本题答案正确。
8、警察的职能是否集中于一个统一的警察机关是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的区别之一。( )
答 案:对
解 析:近代警察的职能是独立的,警察职能主要集中于警察机关。古代警察的职能尚未能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专门机关,而是由行政官吏、军队、审判机关分别行使的。故本题说法正确。
单选题
1、公安民警为了帮助受损村民排忧解难,下列哪一做法体现了公安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A:加强巡逻力度,维护辖区的治安秩序
- B:组织村民抢收成熟的农作物减少损失
- C:严肃警容警纪,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 D:尽快追回欠款,及时告知案件办理情况
答 案:D
解 析: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紧紧抓住村民的诉求,帮助村民解决欠款等切身利益的难题。
2、人民警察必须把( )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 A:为人民谋利益
- B:维护治安秩序
- C:维护国家利益
- D:维护法律尊严
答 案:A
解 析: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人民警察属于人民。人民警察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政务信息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
- A:为人民服务
- B:接受人民监督
- C:提高工作效率
- D:加强政府信息安全
答 案:A
解 析:我国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基本准则。故本题选A。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规范行政处罚()的法律。
- A:设定与实施
- B:主体与行为
- C:内容与程序
- D:过程与后果
答 案:A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故本题选A。
5、关于我国公安业务工作都必须遵循的共同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打击与保护相结合
- B: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 D:严肃与谨慎相结合
答 案:B
解 析:“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国各项公安业务工作都必须遵循的共同指导原则。
6、某公安局督察机构在督察过程中发现一名民警有涉嫌职务犯罪的行为。该督察机构对其应当( )。
- A:立案侦查
- B:检举、控告
- C: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 D:依法提起刑事诉讼
答 案:C
解 析: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11条规定:“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需要给予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的,督察机构应当提出建议,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督察机构在督察工作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的职能作用。
- A:各级公安机关
- B:各种群众组织
- C:社会各机关、团体
- D:公安司法机关
答 案:D
解 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离不开公安司法机关这个主力军的职能作用。
8、应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提高其()。
- A:公民基本道德意识
- B:社会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素质
- D:治安防范意识
答 案:D
解 析: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治安防范意识。
多选题
1、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刑事侦查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 A:以殴打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 B:刑讯逼供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 C: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拘留
- D: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答 案:ABCD
解 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的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2)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4)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据此,对照ABCD项,均符合题意。
2、从重从快的法律依据是()。
- A:宪法
- B:刑法
- C:刑事诉讼法
- D:人民警察法
答 案:BC
解 析:所谓依法从重,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在量刑幅度以内从重处刑。所谓依法从快,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理案件的时限以内迅速地审结案件。所以说,“重”也是量刑幅度以内的“重”;“快”也是审理时限以内的“快”。
3、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尚未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使用0
- A:制服性警械
- B:驱逐性警械
- C:武器
- D:警械或者武器
答 案:AB
4、老李总结了自己过去人户走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加以改进(具体的做法如下)。老李提出的改进做法恰当的有()。
- A: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B:轻敲门,征得走访对象同意再进人
- C:顺着走访对象提出的话题进行交流
- D:注意尊重走访对象的生活习惯
答 案:ABD
解 析:A项做什么事都有充分的准备,放之四海而皆准;B项、D项属于尊重对方的做法,也应入选。有些考生会误选C项,主要是考虑到顺着走访对象的话题交流也是尊重对方,也有利于开展群众工作。出题人就是基于考生的思维模式才设置这个迷惑项。让我们一起回到公安基础理论来,社区民警入户走访,都具有一定目的性,如果一味顺着走访对象的话题,刚好碰到个话痨,不仅工作效率低,也很难达到走访的目的,所以C项排除。
5、公安机关的专政手段是()。
- A:打击、制裁
- B:教育、改造
- C:监督、强制
- D:改造、监督
答 案:AD
解 析:公安机关的专政手段是打击、制裁、改造、监督。
6、 公安机关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主要包括( )。
- A:公安机关要有力地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 B:公安机关要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
- C:公安机关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持社会稳定
- D:公安机关要同时协同有关方面,惩治违法犯罪分子,教育改造那些违法犯罪者,使他们认罪服法,弃旧图新,重新做人
答 案:ABD
解 析:“公安机关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持社会稳定”不是公安机关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
7、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刑事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的事项有:
- A: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 B: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 C: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 D: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 E: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答 案:ABCDE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二)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故本题选ABCDE。
8、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一性质表明( )。
- A:公安机关具有极强的服务性
- B:公安机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C:公安机关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
- D:公安机关在国家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
答 案:BCD
解 析: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一性质表明:第一,公安机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公安机关在国家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三,公安机关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
主观题
1、人民警察在办案过程中,遇到哪些情况,应当回避?
答 案:一、是本案的当事人。二、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三、本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四、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2、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是什么?
答 案: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是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警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因什么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答 案:履行职责。
4、公安部制定《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答 案:目的是为了严明公安机关纪律,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为,保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5、对处分程序或者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什么规定办理?
答 案:《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6、《纪律条令》对受到处分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如何确定警衔?
答 案: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延期晋升、降低或者取消警衔。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