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生物》5月1日专为备考2025年生物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体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22条,X
- B:22条,Y
- C:44条,XX
- D:44条,XY
答 案:C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共同点是()
- A:产生了新的基因
- B: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 C: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 D: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
答 案: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及特征。变异有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两种类型,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是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本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故选C。
多选题
1、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答 案:ABD
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 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
- 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
- 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
答 案:AC
主观题
1、溶菌酶是一类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动物不同部位细胞分泌的溶菌酶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请回答问题:
(1)题图为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胃溶菌酶在()(填序号)合成后,经()(填序号)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进而依赖细胞膜的()性,分泌到细胞外。
(2)研究人员比较了胃溶菌酶和肾溶菌酶的氨基酸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Arg—精氨酸、Glu—谷氨酸、Asp—天冬氨酸、Asn—天冬酰胺
氨基酸后的数字表示其在肽链的位置,“+”表示是此氨基酸,“-”表示否。
①溶菌酶分子中连接相邻氨基酸的化学键是()。
②胃溶菌酶与肾溶菌酶的功能存在差异。由表中数据分析,原因是()。
(3)胃溶菌酶和肾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大部分相同。有观点认为,它们在进化上有着共同的起源。上述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水平的证据。
答 案:(1)⑥;①③;流动 (2)①肽键;②两者的精氨酸数目不同;第50、75、87位的氨基酸种类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3)分子
2、大白菜的花为两性花(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花冠颜色(花色)主要有黄色、橘色和白色3种。为研究大白菜花色的遗传,研究人员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1和杂交2互为()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是显性性状。
(2)上述杂交结果说明大白菜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3)已知大白菜的花色与其中的色素种类有关,请完善下列色素合成代谢途径与表型对应关系,并解释杂交5中雄性亲本呈白色的原因:()。
(4)白菜的花色具有易于观察且稳定遗传等特点,请举例说明其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答 案:(1)正反交;黄色 (2)杂交5和杂交6的F2黄色:橘色:白色=9:3:4 (3)①白②橘③黄杂交5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不能控制酶A合成,无法催促前体物质转变为色素1,即使有B基因控制的酶B,也无法合成色素2,所以呈白色 (4)作为育种的标记性状用以早期淘汰不需要的植株,加快育种进程/利用花色辨别植株是否纯合,保留纯种以提高杂交种的纯度(合理即可)
填空题
1、近年来,对番茄果色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以某纯系红果番茄和绿果番茄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F2中出现不同相对性状的现象叫作()。统计F2中红果、棕果、黄果、绿果的数量,比例接近9:3:3:1,推测本实验所研究的果色性状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定律。
(2)若要验证上述推测,可将F1与绿果番茄杂交,此杂交方式称为(),预期后代的性状及比例为()。在F2的红果番茄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应为()
答 案:(1)性状分离 两 自由组合 (2)测交 红果:棕果:黄果:绿果=1:1: 1:1 8/9
2、为研究腐殖酸肥料对干旱环境下燕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中的自变量有(),对照组与实验组不同的处理是()。
(2)燕麦的光合速率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而(),推测原因是干旱条件下气孔开放程度减小,影响了()的供应,导致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下降。
(3)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喷施腐殖酸可()干旱对燕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 案:(1)是否喷施腐殖酸、光照强度、土壤相对含水量 喷施等量清水 (2)降低 CO2 暗 (3)缓解
简答题
1、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3)题。
mRNA技术带来新一轮疗法革命
蛋白替代疗法一般用于治疗与特定蛋白质功能丧失相关的单基因疾病。由于酶缺失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可以用外源供应的酶进行治疗。例如,分别使用凝血因子VⅢ、凝血因子IX治疗A型、B型血友病。然而,一些蛋白质的体外合成非常困难,限制了这种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mRNA技术的疗法,是将体外获得的mRNA递送到人体的特定细胞中,让其合成原本缺乏的蛋白质,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把mRNA从细胞外递送进细胞内,需借助递送系统。递送系统能保护mRNA分子,使其在血液中不被降解。纳米脂质体是目前已实现临床应用的递送系统,可以保证mRNA顺利接触靶细胞,再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研发mRNA药物遇到一个难题:外源mRNA进入细胞后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出现严重的炎症。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成功对mRNA进行化学修饰,将组成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如图甲所示),修饰过的mRNA进入细胞后能有效躲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大大降低了炎症反应,蛋白合成量显著增加。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论上,蛋白质均能以mRNA为模板合成。因此有人认为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可以探索利用mRNA技术治疗蛋白质异常的疾病,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1)推测用于递送mRNA的纳米脂质体中的“脂质”主要指()
(2)尿苷由一分子尿嘧啶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一分子尿苷再与一分子()组合,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将mRNA的尿苷替换为假尿苷,其碱基排列顺序()(填“改变”或“未改变”)。mRNA进入细胞质后,会指导合成具有一定()顺序的蛋白质。
(3)文中提到,mRNA是解锁各类疾病的“万能钥匙”。图乙为用mRNA技术治疗疾病的思路,请补充I、Ⅱ处相应的内容。I.();Ⅱ().
答 案:(1)磷脂 (2)磷酸 未改变 氨基酸 (3)基因 mRNA
2、阅读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当iPSC"遇到"CRISPR/Cas9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当今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科学家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iPSC“遇到”CRISPR/Cas9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呢? 1958年,科学家利用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株,此项工作完美地诠释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依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然而,对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而言,类似过程却不那么容易。 2006年,科学家将细胞干性基因转入小鼠体细胞,诱导其成为多能干细胞,即iPSC。该技术突破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难以实现重新分裂、分化的瓶颈,为进一步定向诱导奠定了基础,也为那些依赖于胚胎干细胞而进行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这种技术需通过病毒介导,且转入的细胞干性基因可能使iPS细胞癌变。 直到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源自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可作为基因编辑的工具,能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例如,研究者将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小鼠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再利用CRISPR/Cas9对该细胞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矫正,并诱导该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发现该小鼠能够正常表达β-珠蛋白。 两大技术的“联手”,将在疾病治疗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由于细胞干性基因的转入,使体细胞恢复了()的能力,成为iPS细胞,进而可以定向诱导成多种体细胞。诱导成的多种体细胞具有()(填“相同”或“不同”)的遗传信息。 (2)iPS细胞诱导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过程中,β-珠蛋白基因可以通过()和()过程形成β-珠蛋白。 (3)结合文中信息,概述iPSC和CRISPR/Cas9技术“联手”用于疾病治疗的优势:()
答 案:(1)分裂、分化 相同 (2)转录 翻译 (3)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治疗过程中致病基因需要矫正的问题;CRISPR/Cas9技术可解决利用iPSC 治疗过程中的细胞癌变问题;iPSC使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 的治疗方面应用范围更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