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艺术概论》5月27日专为备考2022年艺术概论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 B:席勒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2、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 A:《英雄》
- B:《命运》
- C:《合唱》
- D:《田园》
答 案:C
3、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 A:发现
- B:感受
- C:表演
- D:创作
答 案:C
主观题
1、电影作品:《乱世佳人》。
答 案:(1)电影《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的,耗资巨大,场面恢宏,人物众多,剧本一再更改,三易导演,1939年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市首映。这部小说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电影也夺得多项奥斯卡大奖。(2)《乱世佳人》讲述了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死亡、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
(3)该片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作品,以史诗风格拍摄的爱情影片,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爱情象征。这部传世经典影片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故事,将国家大的政治风云和个人小的爱情纠葛完美组织在叙述的流程当中。人物形象塑造比较成功,几个主要角色生动鲜明的性格特征被几位优秀的演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该片的场面宏伟壮观,辽阔的田园风光,亚特兰大大火场面,还有伤兵医院和南方军队溃败的场面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2、戏曲艺术:《长生殿》
答 案:清代戏曲家洪异的代表作。全剧分上、下两部,共五十出,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凄美哀婉的爱情悲剧。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骄奢放纵,排除异己,李隆基则淫逸无度,不理朝政。后来,安禄山谋反,仓促间唐军无力抵抗,李隆基只好携杨玉环奔蜀。行至马嵬驿,六军不发,杀死杨国忠,逼死杨玉环。平乱之后,李隆基返回长安,日夜思念杨玉环,派道士寻觅贵妃鬼魂,最后在嫦娥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团圆。《长生殿》以抒情的笔调,把动人的故事情节同广泛深刻的社会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宏伟的场和优美的曲调,把古典戏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26(简答题)
解 析:清代戏曲家洪异的代表作。全剧分上、下两部,共五十出,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凄美哀婉的爱情悲剧。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骄奢放纵,排除异己,李隆基则淫逸无度,不理朝政。后来,安禄山谋反,仓促间唐军无力抵抗,李隆基只好携杨玉环奔蜀。行至马嵬驿,六军不发,杀死杨国忠,逼死杨玉环。平乱之后,李隆基返回长安,日夜思念杨玉环,派道士寻觅贵妃鬼魂,最后在嫦娥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团圆。《长生殿》以抒情的笔调,把动人的故事情节同广泛深刻的社会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宏伟的场和优美的曲调,把古典戏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26(简答题)
3、戏曲艺术:《桃花扇》
答 案:《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全剧分上下两本,共四十四出。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在明王朝兴亡的历史背景下,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复社文人与阉党余孽之间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展示了明末社会的广阔历史画面,曲折地表现了作家的民族意识,表达了在“太平盛世”下人们的沉闷和痛苦。作者善于对历史事件进行集中提炼,构成戏剧冲突,然后在冲突中刻画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此外,作品的情节既细针密线又转换灵活,结局也没有落人大团圆的俗套。在语言的运用上,《桃花扇》的曲词和旁白都刻意求工,安排适度。
论述题
1、结合具体艺术现象或作品,论述艺术和宗教的关系。
答 案: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曾融合在一起,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5分)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但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宗教掌握世界的方式是想象和幻象,兼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5分)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5分)但由于宗教和艺术在思维方式和终极目的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二者的本质区别。(5分)注:结合自己体会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酌情再给1~5分。
2、结合实例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 案:(1)艺术活动是形象性的。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2)艺术活动是情感性的。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3)艺术活动是审美性的。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三个特征。首先,曹雪芹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这些形象,作者展现了自身对客体世界进行的把握和认识。其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因此能够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从而深深打动欣赏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逻辑能力,把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处理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最后,《红楼梦》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满足,同时又隐藏着意识形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3、读下面这段话,分析它揭示的是艺术活动中的什么现象。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板桥题画
答 案: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个部分: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
郑板桥画竹的经历先是“眼中之竹”,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画家产生了创作冲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于是在构思中出现了“胸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最终物化为“手中之竹”。“胸中之竹”是经过加工得到的审美意象,不同于真实的“眼中之竹”。在创作“手中之竹”时,艺术内涵得到深化,因此又不同于构思阶段的“胸中之竹”。
简答题
1、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答 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活动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人们的政治思想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