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艺术概论》5月28日专为备考2022年艺术概论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演员是()和体验的结合,这二者是演员的基本能力。
- A:发现
- B:感受
- C:表演
- D:创作
答 案:C
2、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 B:席勒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3、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名为
- A:《英雄》
- B:《命运》
- C:《合唱》
- D:《田园》
答 案:C
主观题
1、音乐艺术:《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答 案:(1)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音乐家。19世纪80年代是德沃夏克创作最繁荣的时期。 (2)《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构思涉及的是作者对祖国感情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对祖国的思念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作者对病故的父亲和初恋女友的哀悼。第一乐章颇为宏大,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可称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第二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乐章中浓烈的乡愁之情,是作者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第三乐章谐谑曲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第四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宏大而雄伟的气势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 (3)既威武雄壮,又柔美抒情的旋律,使《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被认为是世界性的作品,德沃夏克也被视为世界的艺术家。
2、音乐艺术:民歌《茉莉花》
答 案:《茉莉花》是流行于全国的汉族民歌,历史悠久,有多种名称,如《鲜花调》《双叠翠》《叠断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各地的曲调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有特点:河北南皮的曲调音程含有变化音,上下四五度和六度以上的大跳较多,具有高亢的特点;东北的曲凋中有较多的下滑音,带有诙谐的情趣;江苏的曲凋委婉柔美,流行地区最广。该民歌曲调细腻优美,其中第三句和第四句歌词连成一气,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轻盈活泼的感觉。《茉莉花》后由艺人用为曲牌,往往穿插在各种民间歌舞套曲和大型杂剧之中,用它演唱带有人物情节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3、结合艺术现象或作品,论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答 案:答案要点:(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与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上。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结合艺术现象或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 28(简答题)
解 析:答案要点:(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与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上。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结合艺术现象或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例证有说服力,逻辑清楚。 28(简答题)
论述题
1、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答 案:艺术创作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包括了三个方面:
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
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构思的方式及运作手段有:整合、变形、移情、意蕴的凝结。艺术构思形成了艺术意象,它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艺术家在物化表现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深化作品的内涵,这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②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③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2、结合具体艺术现象或作品,论述艺术和宗教的关系。
答 案: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曾融合在一起,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5分)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但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宗教掌握世界的方式是想象和幻象,兼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5分)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5分)但由于宗教和艺术在思维方式和终极目的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二者的本质区别。(5分)注:结合自己体会阐述,例证适宜,逻辑清楚,表达流畅,酌情再给1~5分。
3、结合实例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 案:(1)艺术活动是形象性的。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2)艺术活动是情感性的。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3)艺术活动是审美性的。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三个特征。首先,曹雪芹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这些形象,作者展现了自身对客体世界进行的把握和认识。其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因此能够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从而深深打动欣赏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逻辑能力,把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处理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最后,《红楼梦》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满足,同时又隐藏着意识形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简答题
1、简述形象思维和灵感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 案:(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2)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内,突然出现精神高度亢奋、思维极为活跃的特殊心理现象,呈现为远远超出平常水准的创作冲动和创作能力,艺术构思或传达通过顿悟获得飞跃;灵感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的特征。
(3)形象思维与灵感有一定联系,二者往往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