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薪税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8月2日专为备考2024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是制定薪酬政策,进行薪酬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
- A: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
- B:职位评价
- C:薪酬调查
- D:工会的力量
答 案:A
2、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
- A:100%
- B:150%
- C:200%
- D:300%
答 案:B
3、下列关于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起诉和受理的相关表述,不符合规定的是()。
- A:税务行政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所在地来确定管辖法院
- B:对税务机关的停止出口退税行政行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接到通知或者知道之日起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C:在税务行政诉讼等行政诉讼中,起诉权是单向性的权利,税务机关不享有起诉权
- D:人民法院接到诉状,经过审查,应当在7日内立案或者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
答 案:B
解 析:对税务机关的停止出口退税行政行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接到通知或者知道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选项B不符合规定。
4、关于裁员中幸存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他们往往心存感激、激情高效地去工作
- B:他们的归属感一般会下降
- C:他们可能会为未来担忧
- D:他们可能会有负罪感
答 案:A
解 析:答案为A。裁员中的幸存者一方面可能会在不加薪的情况下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可能还会有负罪感。还有,他们可能会为未来担忧,满意度和归属感一般会下降。
5、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不包括( )。
- A: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
- B:员工培训的特点
- C:绩效管理的特点
- D:人力资源开发的 特点
答 案:D
解 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包括:①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②人员任用的特点;③员工培训的特点;④绩效管理的特点;⑤薪酬体系的特点。
6、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
- A:直接税和间接税
- B:价内税和价外税
- C:从价税和从量税
- D:中央税和地方税
答 案:B
7、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 A:48
- B:24
- C:12
- D:8
答 案:A
解 析: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8、残疾人职业能力测评系统的定位是什么?()
- A:定位于选拔人才
- B:定位于发掘潜力、完善自身
- C:定位于了解素质特点、明确目标、规划生涯
- D:上述都符合
答 案:D
多选题
1、宁波市财政局印发的《宁波市管理会计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按照()原则,组织进行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试点。
- A:政府引导
- B:企业自愿
- C:校企合作
- D:协同推进
答 案:ABCD
2、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 A:重新就业的
- B:应征服兵役的
- C:移居境外的
- D: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答 案:ABCD
3、下列关于税法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
- B: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这体现了税收法定原则
- C: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 D: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优位原则明确了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
答 案:ABCD
解 析:选项ABCD表述均符合题目要求。
4、对应付债券审查的要点包括()
- A:审查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
- B:审查发行收入款项是否投入使用
- C:验证应付债券期末余额的真实性
- D:审查发行债券的合法性
- E:审查债券还本付息的真实性
答 案:ACDE
5、薪酬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中,对工资汇总环节抽查包括()。
- A:抽查人员调配单
- B:抽查考勤表
- C:抽查工资单
- D:抽查工资汇总表
- E:抽查应付职工薪酬总账
答 案:ABCD
6、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 A: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 B:应征服兵役的
- C: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 D: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答 案:ACD
7、以下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正确的有()。
- A:综合所得的税率为5%-45%
- B:经营所得的税率为5%-35%
- C: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 D:居民个人从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
答 案:BC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