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资产评估师每日一练《资产评估实务(二)》9月24日专为备考2024年资产评估实务(二)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某企业的投资总额为200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与权益资本比例为5∶5,借债利息率为6%,经测定,社会无风险报酬率为5%,该企业的风险报酬率为3%,所得税率为25%,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计算的折现率应为()
- A:7.00%
- B:6.25%
- C:6.01%
- D:5.00%
答 案:B
2、老张为纪念自己与妻子的感情,在妻子70岁生日前著作并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回忆录的著作完成日期为2010年8月16日,出版日期为2010年11月22日。后来,老张的妻子不幸于2016年11月27日因病去世,老张悲痛欲绝一病不起,也于2016年12月28日离世。那么老张当时所出版的回忆录的著作财产权及其他权利的法律保护期限截止到( )。
- A:2066年12月28日
- B:2060年12月31日
- C:2066年12月31日
- D:2060年11月22日
答 案:C
解 析:著作财产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3、某发明专利权已使用了4年,尚可使用2年。目前该专利权的贬值率为( )
- A:66.7%
- B:50.0%
- C:33.3%
- D:25.0%
答 案:A
4、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价值的适用情况不包括()。
- A:在资产继续使用假设下进行的企业价值评估
- B:对一些高科技企业和服务性企业进行评估
- C:对可能进入清算状态的企业进行评估
- D:对开发建设初期的企业进行评估
答 案:B
解 析:资产基础法忽视了某些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对于有价值但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反应的资产项目,资产基础法尤为不适用。因此,资产基础法不适用于高科技企业和服务性企业的评估。
多选题
1、企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类特殊的资产——企业,其特点包括()。
- A:盈利性
- B:持续经营性
- C:整体性
- D:可比性
- E:权益可分性
答 案:ABCE
解 析: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资产,具有自身的特点:盈利性;持续经营性;整体性;权益可分性。
2、价值类型是企业价值评估最基本的评估要素之一,评估专业人员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选择恰当的价值类型。下列价值类型中,适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有()。
- A:在用价值
- B:残余价值
- C:市场价值
- D:投资价值
- E:清算价值
答 案:CDE
解 析:在用价值和残余价值是针对单项资产或企业要素资产的价值类型,并不适用于企业。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主要价值类型分别为市场价值、投资价值和清算价值。
3、下列有关著作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著作权中所称的戏剧作品是指文学作品的剧本
- B:著作权中所称的戏剧作品是指由演员所表演的戏剧本身
- C:著作权中所称的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中的形体动作和技巧
- D:所有的建筑物都是著作权中所称的建筑作品
- E:演员的戏台表演属于著作权的范畴
答 案:BCDE
解 析:作为著作权客体的戏剧作品指的是属于文字作品的戏剧剧本,而不是戏剧演员所表演的戏剧本身,演员的戏台表演是表演者权的客体,属邻接权范畴,因此,A项正确,B、E项错误。杂技艺术作品恰恰与戏剧作品相反,其保护的客体是杂技表演者自身的表演,而不是所用的形体动作和技巧,特定的形体动作和技巧是通用的,所有人都可以用,不可能专属于某一杂技表演者,故C项错误。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而那些纯粹是为实用目的建造的房屋没有任何审美意义,不能成为建筑作品,故D项错误。
4、下列因素中,会导致净收益与现金流量差异的有()。
- A:经营期限
- B:折旧与摊销
- C:净资本性支出
- D:应收账款余额的变化
- E:应付账款余额的变化
答 案:BCDE
解 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細在折旧与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减方面。其中营运资本的增减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
主观题
1、可比公司B的β值为1.2,资本结构为付息债务占25% ,权益资本占75%。目标公司A的资本结构为付息债务占45%,权益资本占65%,可比公司和目标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并且已知目标公司A的无风险报酬率为3%,市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10%,企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为2%,求其股权资本成本。根据以上资料,求目标公司A的股权资本成本。
答 案:
2、已知A公司的净利润为1600万元,债务资本为5000万元,权益资本为9000万元,债务资本回报率为6%,权益资本回报率为12%,企业所得税率为25%。试用三种方法测算A公司的经济利润。
答 案:(1)采用税后净营业利润模式:经济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税后债务资本成本=1600+5000×6%×(1-25%)=1825
投入资本成本=债务资本×债务资本回报率×(1-25%)+权益资本×权益资本回报率=5000×6%×(1-25%)+9000×12%=1305万元
经济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成本=1825-1305=520(万元)
(2)采用税后净利润模式:经济利润=净利润-股权资本成本=1600-9000×12%=520(万元)
(3)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式:经济利润=投入资本×(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投入资本=5000+9000=14000(万元)
投入资本回报率=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1825+14000=1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回报率×债务资本比重×(1-25%)+权益资本回报率×权益资本比重=6%×(5000/14000)×(1-25%)+12%×(9000/14000)=9.32%
经济利润=投入资本×(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14000×(13%-9.32%)=515.2(万元)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