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1月29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膳食史法对那些饮食中每天有较大变异的个体是不适宜的。()
答 案:对
解 析:膳食史法是调查被调查者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习惯性膳食模式和摄入量,因此,对那些在饮食中每天有较大变异的个体是不适宜的。
2、摄入不足仍然是目前维生素B2缺乏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物供应不足、烹调不合理、加工破坏等。()
答 案:错
解 析:摄入不足仍然是目前维生素B2缺乏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物摄取不足,烹调不合理,加工破坏等,而不是食物供应不足。
3、维生素C缺乏时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降低。()
答 案:错
解 析:维生素C缺乏时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4、血液凝固后所分离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 )
答 案:对
单选题
1、本次调查是以家庭(膳食调查户)为基础的,在进行24h回顾法调查时是否需要调查在外就餐的食物及摄入量()。
- A:需要
- B:不需要
- C:都可以
- D:视被调查者的记忆情况而定
答 案:A
解 析:在进行24h回顾法调查时需要调查在外就餐的食物及摄入量,否则无法获得个人全部的食物摄入量数据。
2、皮肤受到轻微挤压可出现散在出血点,受碰撞或受压后容易出现紫癜和淤斑估计缺乏 ( )
- A:维生素C
- B:维生素D
- C:维生素E
- D:维生素A
答 案:A
解 析:暂无
3、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营养素含量标示使用每()食品或每份来标识。
- A:10g或10mL
- B:100g或100mL
- C:g或mL
- D:1000g或1000mL
答 案:B
解 析:营养素使用每100g(或100mL)食品或每份食用量的食品中某一种营养素的质量来标示。
4、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是()。
- A:植酸
- B:乳糖
- C:草酸
- D:膳食纤维
答 案:B
解 析:适量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乳糖和适当的钙、磷比例,均有利于钙吸收。
多选题
1、下列食物加工方式会使GI值升高的是()。
- A:冷冻压榨
- B:压出水分
- C:糊化
- D:晒干
- E:膨化
答 案:BCDE
2、在进行人际传播沟通时()。
- A:交谈时要寻求共同点
- B:力求讲普通话,不得使用方言或当地话
- C:听对方讲话要专心倾耳细听
- D:听话时不要在意对方的“话外音”
- E:谈话时要及时取得反馈
答 案:ACE
3、记账调查法的优点( )。
- A:操作简单,费用低
- B:所需人力少
- C:得到的结果准确
- D:适用于大样本膳食调查
- E:易于膳食管理人员掌握
答 案:ABDE
4、通过营养教育,可以( )。
- A:改变儿童挑食习惯
- B:改变儿童偏食习惯
- C:改变儿童睡前吃糖果习惯
- D:改变儿童边吃边玩的习惯
- E:改变儿童多动症
答 案:ABCD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答 案: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3、案例描述:在进行体格测量时,调查员用钢卷尺测量了一位20岁学生的身高,所测数据为175cm,用体重计测得其体重90kg,腰围98cm,臀围101cm。体检发现在60mm范围内出血点达10个,其余检查未发现异常。在测量腰围时,调查员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被测者自然站立,低头含胸,测量者选择被测量者腰部最粗部位作为测量点,将钢卷尺绕腰一周,在吸气末呼气初开始读数,并记录读数。请根据上述情景描述回答以下问题。在进行所有体格测量时,有无不正确之处,请加以说明。
答 案:(1)腰围1)应有2人配合进行测量。2)站姿不对,应平视前方,不含胸。3)部位不对,应为肋下缘最底部与髂前上嵴最高点的连线中点处。4)测量时间不对,应在呼气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5)不应选用钢卷尺,而是无伸缩性的卷尺。(2)身高。身高不应用钢卷尺测量,而应用身高计(身高坐高计)测量。(3)臀围。不应用钢卷尺,而应用无伸缩性卷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