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2月15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蛋类以煎炒的烹饪方法为最好。()
答 案:错
解 析:米、面、蛋类以煮蒸的烹饪方法最好。
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建议每人每天饮水量为1500ml。()
答 案:错
解 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建议每人每天饮水量为1200ml。
3、与动物来源的维生素A比较,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效价较高。()
答 案:错
解 析:与动物来源的维生素A比较,植物来源的胡萝卜素效价较低。
4、测定血浆和白细胞中维生素C浓度是评估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最实用和可靠的指标( )
答 案:错
解 析:暂无
单选题
1、体内缺铁处于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时表现为()。
- A:游离原卟啉浓度升高
- B:血红蛋白浓度下降
- C:运铁蛋白浓度升高
- D:出现临床症状
答 案:A
解 析:红细胞生成缺铁期表现为血清铁浓度下降,运铁蛋白浓度降低和游离原卟啉浓度升高,但血红蛋白浓度尚未降至贫血标准,处于亚临床阶段
2、婴儿添加辅食食品时,一种辅食一般应经过( )天的适应期。
- A:2—3
- B:3—5
- C:5—7
- D:7—9
答 案:C
解 析:一种辅食应经过5~7天的适应期,再添加另一种食物,然后逐步扩大添加的辅食的品种。
3、用于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元素是( )。
- A:碳
- B:氢
- C:氮
- D:氧
答 案:C
4、大肠可以合成下列哪些维生素( )。
- A:维生素A
- B:维生素B
- C:维生素K
- D:维生素E
答 案:C
多选题
1、下列指标不是比的有()。
- A:某地性别比例是105%
- B:某地2005年贫血发病率为8%
- C:某小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10%
- D:某班女生人数占全班的56.9%
- E:某班性别比例是105:100
答 案:BCD
2、低脂肪的食物有( )。
- A:坚果
- B:谷类
- C:油
- D:蔬菜
答 案:BD
3、以下属于非语言传播的是()。
- A:时间语言
- B:动态体语
- C:空间语言
- D:类语言
- E:时空语言
答 案:ABCDE
解 析:非语言传播包括动态体语、静态体语、类语言和时空语言。其中,时空语言又分为时间语言和空间语言。
4、脂肪酸的分类系统有()。
- A:按照碳链的长短分类
- B:按照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分类
- C:根据营养学或生理作用分类
- D:根据碳原子的n编号系统分类
- E:根据碳原子的ω编号系统分类
答 案:AB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请简述食谱的综合评价内容。
答 案:(1)食谱的能量和营养素计算。如以前学习的食谱能量和营养素计算食谱评价的最基本方法,计算完成后应与参考摄入量或营养目标比较。检查是否达到要求。首先是能量是否达到目标要求。(2)食物种类和比例。另外最常用的评价是食物品种和数量是否足够,食谱中所含五大类食物是否齐全,是否做到了食物种类多样化、各类食物的量是否充足?
(3)三种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是否适宜?动物脂肪是否过量?
(4)蛋白质来源分布或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是否恰当?其他主要微量营养素来源如何?
(5)三餐能量摄入分配是否合理,早餐是否保证了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
(6)烹饪方法是否合适,营养损失和数量损失率较少甚至最少为好。
3、家庭中可使用哪些方法来预防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答 案:预防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针对引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而采取各种合理的加工处理和食品保藏措施。家庭常用的食品保藏和加工方法有冷藏、加热、盐腌和干燥、酸渍和酸发酵等。(1)冷藏。即使用冰箱保藏食品,对食品质量影响不大且相对安全。低温可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降低化学反应速度。食品冷藏方法可分为冷却和冷冻两类。冷却是指使食品温度适当降低(一般降至0℃~4℃)的保藏方法(即普通冰箱的冷藏室),而冷冻则是指在0℃以下使食品冻结的保藏方法(即普通冰箱的冷冻室)。
(2)加热。食品加热至60℃以上即属于热处理。如63℃30min的传统巴氏消毒法能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致病菌,同时可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和营养素,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和某些饮料的杀菌。食品热处理最常用的温度100℃(即煮沸,以常压下水沸为标志),可消除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同时也是习惯上认为食物生熟的界限温度。100~121℃属于高温杀菌,必须借助高压方可达到,多用于家庭制作罐头等需长期无菌保藏的食品。家庭食品加热处理除传统烹调外,还可使用微波加热和电磁炉等。微波属于高频电磁渡,其加热的特点是使食品内水分子产热,故升温快且受热均匀,杀菌效果好(如大肠杆菌15s可全部杀灭),营养素损失少,且节省能源,通用予水分分布均匀食品的加热和再加热。但应注意加热温度太高和时间太长可产生一些有毒性的化学物,反复加热的煎炸油中禽大量的过氧化物、低分子分解产物、脂肪酸的二聚体和多聚体等有害物质。
(3)盐腌和干燥盐腌保藏食品使用的食盐浓度应达到10%以上,并应注意在盐渍初期要严防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盐腌后加以干燥处理可加强其防腐作用,如香肠、腊肉等。干燥后的食品也应注意密闭包装或低温保存,防止吸水。
(4)酸渍或酸发酵酸渍指用醋酸或食醋浸泡食品,其醋酸浓度达到1.7%以上(pH值2.5以下)。醋发酵主要指利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进行的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如酸泡菜、酸奶等),可抑制大多敷庸败菌的生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