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12月31日专为备考2024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某基金会连续多年在贫困山区开展“春蕾计划”,累积资助失学女童上千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该基金会保障了这些女童的()权利。
- A:学校保护权
- B:人身自由权
- C:生命健康权
- D:文化教育权
答 案:D
解 析: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2、李奶奶与儿子吵了一架,觉得很伤心,向社会工作者小吴诉苦。小吴握着李奶奶的手说:“李奶奶,这里没有其他人,您放心,有什么都可以跟我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此时,小吴运用的会谈技巧是()
- A:专注
- B:倾听
- C:鼓励
- D:同理心
答 案:C
解 析:鼓励。在个案会谈开始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放下手边的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身上,用心倾听服务对象的谈话,设身处地理解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状况,体会服务对象在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及时回应和鼓励服务对象的感受表达。
3、黄先生自筹资金,开办了拥有100张床位的养老院。根据当地政策,每张床位补贴1万元,黄先生得到1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贴。根据资助方式,当地政府扮演了( )。
- A:伙伴角色
- B:委托人
- C:奖励者
- D:监督者
答 案:C
解 析:政府的资助方式一般通过购买服务和奖励来实现。购买服务是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订立购买服务的契约,政府要求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或为其指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政府奖励一般可分为补助和协议合作,补助是政府拨出一笔经费直接协助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政府扮演奖励者的角色;而协议合作则是政府与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决策并拿出经费给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政府扮演的是伙伴角色。
4、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方开办的学习能力提升小组已经进入结束阶段,为帮助组员保持在小组中收获的经验,小方应采取的做法是( )。
- A:做好小组评估工作,着重评估组员通过小组工作获得的改变
- B:告诫组员不要寻求他人的支持,要靠自身的力量维持和巩固正向改变
- C:设置联系环节,模拟现实生活情境,让组员联系在小组中学习到的方法
- D:理解和包容组员对小组的依赖心理,让组员了解有这样的依赖是正常现象
答 案:C
解 析: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组员保持已经改变了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小组中获得的成长经验。主要方法有(1)模拟练习。模拟现实的生活环境,让组员在小组中练习他们学到的行为规范等。(2)树立信心。观察组员的变化,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3)寻求支持。帮助组员更多地获得其家人、社区或周围其他人的支持,以维持在组员身上已经产生的变化。(4)鼓励独立。鼓励组员独立完成工作,逐步降低小组对组员的吸引力,以避免其在结束时对小组的过度依赖。(5)跟进服务,如转介、跟进聚会、安排探访等。其中,跟进聚会通常安排在小组结束后的两个月后、三个月后或半年后。
5、关于社会工作基本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那些让人同情的人
- B: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之一
- C:从议题视角看,社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 D:从实务领域看,社区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于个人无法抵御的社会和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如: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等。B项正确。
多选题
1、社会工作者在个案服务的结案阶段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
- A: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
- B:与服务对象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 C:直接告诉服务对象关于结案的安排
- D:服务目标未完成但服务期限已到,应当结案
- E:可以酌情延长服务间隔时间
答 案:ABCE
解 析:为了帮助服务对象顺利面对服务工作的结束,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①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对服务结束做好准备;②巩固服务对象在已经开展的服务工作中获得的改变和进步;③与服务对象一起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为服务对象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④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结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不同形式①直接告诉服务对象,即在最后一次服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根据双方商讨的结果直接告诉服务对象要结束服务;②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社会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服务间隔时间,让服务对象逐渐适应个案工作的结束;③变化联系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个案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把面对面的直接服务转变成非面对面的一般帮助。
2、社会工作者通过( )促成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 A:开展环境重要性的讲座
- B:改善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 C:调动环境中的资源,为人类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 D: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使其有能力应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 E: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提高其应对来自环境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答 案:BCDE
解 析:对于那些贫弱群体和边缘群体来说,他们与环境的关系是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难,也带来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要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和挑战;②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多支持
3、“员工帮助计划”是某企业为员工设计的系列福利支持项目,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企业社会工作者小林计划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企业“员工帮助计划”的需求评估。关于这项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小林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
- B:小林的调查对企业员工的需求没有影响
- C:理论假设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
- D:调查结果可发现企业员工的特殊需求
- E: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数据资料
答 案:ACD
解 析:社工小林进行的“员工帮助计划”需求评估属于定性研究。A正确。定性研究不一定要事先设定假设,其理论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其过程发现需要进行抽象的提炼和归纳,才有可能达到理论层面。C正确。定性研究注重研究对象,有助于发现研究问题的个别性和特殊性。D正确。
4、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各类短视频平台受到人们的喜爱,许阿姨的娱乐方式也不再是看电视,而是刷短视频。她还关注网络主播,购买主播推荐的产品,改变自己的穿衣搭配风格,并上传展示自己日常生活的短视频。现在她觉得中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可以打扮自己、展示自己。上述许阿姨的变化,体现了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有()。
- A:强化人们固有观念和行为
- B:改变人们原来的行为模式
- C:促使人们改变原有的观念
- D: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
- E:形成社会规范并约束行为
答 案:BCD
解 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情况,从而增强受众的固有观念和行为;第二,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选项B正确;第三,大众传媒可以使受众改变其原有的立,选项C正确,依据题干“觉得中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可以打扮自己,展示自己”;第四,可以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选项D正确,依据题干“购买主播推荐的产品,改变了自己的穿衣搭配风格”;第五,为受众提供行为规范,供他们选择。大众传媒对人的行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包括提供信息帮助个人和群体了解情况、作出判断、满足要求或实现目标;消极的影响包括通过信息传递不恰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对受众进行误导。选项A.选项E的表述内容题干许阿姨的变化表述不符。故选BCD。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包括( )。
- A:工作内容
- B:劳动合同期限
- C:劳动报酬
- D:试用期条款
- E:劳动纪律
答 案:ABCE
解 析:ABCE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