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高起点 → 2025年02月16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史地综合》

2025年02月16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史地综合》

2025/02/1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史地综合》2月16日专为备考2025年史地综合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了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了思想基础
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则加快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步伐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答 案:D

解 析:这是一个能力考查题,要求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提炼。根据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等历史内容,可提炼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所具备的历史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课本上涉及内容较少,容易漏选。  

2、标志太平天国已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B:洪秀全称“天王” 
  • C:永安制、定官制,分封诸侯 
  • D: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答 案:C

3、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次被外国侵略者洗劫并焚毁,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C:甲午中日战争中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答 案:B

解 析:这是一道简单的知识记忆题。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英法联军野蛮洗劫并焚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再次遭到破坏。  

4、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长期对峙,对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局势影响巨大。关于这一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压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B:避免了欧洲大战的发生 
  • 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 D:制约了美苏两国的发展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对冷战中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历史作用的理解与认识。在一般的认识中,对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长期对峙大多注意其负面影响,比如,加剧冷战,展开军备竞赛,使欧洲处于战争尤其是核战争阴影之下,等等。但毋庸置疑,两大军事集团的存在和对峙,客观上也使双方都不敢在欧洲轻举妄动,实际上减少了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B项是正确的。正是由于有美苏两大集团的对峙,才促使不结盟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这与A项说的压制正好相反。两大军事集团存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区域化发展在于自身的原因,故C项也不正确。如果说军备竞赛对苏联发展有所制约的话,那么对美国的制约作用很不明显,否则美国也不会赢得冷战的胜利的;D项可以由此排除。 

5、我国人均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

  • A:黄河流域
  • B:塔里木河流域 
  • C:海河流域
  • D:淮河流域

答 案:C

解 析:一个地区人均水资源是否紧缺取决于三大要素的匹配关系:一是由降水空间分布决定的水资源总量高低,二是地区内人口密度的大小,三是区域内工农业生产用水量的多少。该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作出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试题所列四个地区中,塔里木河流域虽然年降水最少,水资源总量最低,但流域内人口密度很小,工农业用水量十分有限,故人均水资源并非最紧缺。而海河流域虽然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但人口密度极大,工农业用水量也很高,反而成为四地中人均水资源最为紧缺的一处。故答案选C。

主观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土耳其作为战败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化改革成为土耳其国家的当务之急。土耳其人民在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凯末尔的领导下,为建立一体化的民族国家和现代政治制度,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概述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 案:主要内容:①政治方面,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确立国民议会的立法地位,制定共和国宪法和土耳其民法、刑法等,实行政教分离和军政分离。②经济方面,推行国有化政策,以赎买方式收回外国资本控制的企业;废除农村的封建义务;成立农业银行和信贷合作社,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令。③文化教育方面,关闭宗教学校,建立起各级各类学校,传授现代知识;推行字母改革,坚持字母拉丁化,使土耳其成为中东地区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④社会生活方面,废除种种陈规陋习;变革旧的称谓;采用公元纪年;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2、阅读下面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2)从所列内容看该宪法的特点是什么? 
(3)该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案:(1)该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该宪法的特点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3)该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在世界历史的当前时刻,几乎每个国家都必须在有待抉择的生活方式之间进行挑选。这种挑选却不是惯常自由的挑选。
一种生活方式是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它突出地表现在自由制政府、代议制度、自由选举、对个人自由的保障、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和免于政治压迫的自由。
一种生活方式则是以少数人的意志强加于多数人为基础的。它所依靠的是:恐惧和压迫,报纸和广播受到控制,事先安排好的选举和个人自由的压制。
材料二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美国总统致国会的咨文
回答:
(1)这是哪个总统的咨文?
(2)材料二中列举的“两种生活方式”指什么?
(3)该咨文认为“两种生活方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实际又是怎样?
(4)材料二体现的政策叫什么?其本质和目的何在?

答 案:(1)杜鲁门。 (2)社会制度,第一种指资本主义制度,第二种指社会主义制度。 (3)第一种“是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第二种“是以少数人的意志强加于多数人为基础。”这不符合实际,实际正好相反。
(4)杜鲁门主义。它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旨在确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材料二,周有天下,裂土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和伤尊,下堂而迎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臣之心……周之败瑞,其在于此矣。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一游,摄之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太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主要评论的是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周之败瑞,其在于此矣”指什么?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分析评述对导致“周之败瑞”的根本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
(3)材料三中,对秦亡原因的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 案:(1)西周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 (2)指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割据、分裂和混乱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统一。“周之败瑞”的根本问题的看法正确。 (3)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导致民怨沸腾造成的,与郡县制无关。

5、请把图2.7.2中用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 A______国家;B______国家;C______岛;D______城市;E______城市;F______岭;G______河。

答 案: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悉尼;堪培拉;大分水;墨累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