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3月27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是否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
答 案:错
解 析:(1)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2)历史唯心主义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却片面夸大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英雄创造历史。(3)与历史唯心主义根本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从这个根本观点出发,必然得出社会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劳动群众的历史这样一个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答 案:错
解 析: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1)①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②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等内容。所以,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它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而不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单选题
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 B:意识的本质问题
- C:世界的本原问题
- D:真理的本性问题
答 案:C
解 析: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精神。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世界的本原问题。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
-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答 案:D
解 析: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多选题
1、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 A:尊重自然
- B:顺应自然
- C:保护自然
- D:改造自然
答 案:ABC
解 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2、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 A:党的性质
- B:党的政治主张
- C:党的组织机构
- D:党的政治领导地位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主观题
1、意识具有主观特性。
答 案: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2、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答 案:正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论述题
1、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答 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群众队伍里蕴藏着创造历史的实践伟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经验顺应人民群众意愿、吸取人民群众智慧、汇聚人民群众力量,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思想和行为。要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善聚善用各类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磅礴力量。(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深入群众,保证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我们特别要注重运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重点民生问题,把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民生重点变成改革着力点,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切实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好事,在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发力。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必须常怀忧民爱民为民之心,围绕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生工作战略部署。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而且民生改善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把群众收入提高建立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财力可持续增长基础上。要树立正确导向,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创造美好未来。
2、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案:(1)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随心所欲,违背规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通过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要尊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忽视现有条件,忽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大干快上,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能造成严重损失,欲速则不达。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运用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努力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