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专升本) → 2025年03月28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

2025年03月28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

2025/03/28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3月28日专为备考2025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于”字引进比较对象,可译作“比”或“胜过”的是()。

  • A:祸莫大于杀已降
  • 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C: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 D:为人廉,谨于文法。

答 案:A

解 析:A项,“祸莫大于杀已降”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意思是没有比杀死已经投降的俘虏更大的错误了。此处“于”译为“比,胜过”,引进比较对象。B项,“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丢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此处“于”是“放在”的意思。C项,“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是说,我却认为(我所做的事情是)接受皇上的命令。此处“于”可译为“从”。D项,“为人廉,谨于文法”是说李广为人清廉,认真执行朝廷的法令条文。此处“于”可译为“对于”。

2、《背影》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采取的手法是()。

  • A:对比手法
  • B:白描手法与侧面烘托
  • C:侧面描写
  • D:正面描写

答 案:B

解 析:《背影》一文中,作者描绘父亲的背影,并不借助于什么修饰、陪衬之类,只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于读者眼前,是文章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一段深情。这属于白描的手法。此外,作者并不正面写父亲的肖像表情、青布马褂的“背影”,而是通过几句简短的叮嘱之语、送儿子上车、拣座位、嘱托茶房照应等几个动作,尤其是手脚并用、努力攀登、不辞辛劳地为儿子奔波的背影的刻画,便把父亲对儿子的怜惜体贴、牵肠挂肚、依依不舍的不可言说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写法即为侧面烘托。

主观题

1、本诗前两句是怎样写景的?

答 案:本诗前两句,主要是描绘边塞风光及戍边将士所处艰苦的地理环境。从孤城边塞远远望去,从青海湖到祁连山再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乌云密布,烽烟滚滚,既描绘出边塞景象,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的情景,饱含悲凉之感。

2、请概括“涵”所描绘的大海的性格。

答 案:“涵”所描绘的大海的性格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既明媚而又阴沉。云霞的海上,其性格是明媚无比,而风雨的海上,其性格便开始变得阴沉。

填空题

1、《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答 案:女神

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个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是两扇小门……
一路往前走,男人推开了美丽、年轻、善良、温柔、有钱、忠诚、勤劳、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有幽默感等九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扇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过于完美了,请您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姻介绍所的后门。
故事中的男人是追求“完美”的,这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完美”是考生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完美情结,因而很容易展开联想进行破题。但是,写作过程中应注意,不能过于局限考生自我的生活经验,要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这样文章内容才能更充实,文章格局才会更开阔。提供这样几个立意:1.不需要追求完美,人无完人,知足常乐。
2.追求完美的过程让人变得更优秀。
【经典事例】
有一个圆,被人劈去了一小部分,它感到很自卑。他想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为此它到处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快碎片。因为自己不是完整的,所以,在寻找的时侯他滚的很缓慢。一路上,它与鲜花为伍,同昆虫们叫谈,充分的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它找到了很多碎片,却都不是自己掉小来的那块,但他并不气馁,继续寻找着……终于有一天,他如愿以偿的找到了那块碎片。并且使自己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圆。然而,他滚动的太快,以致错过了花开的季节,忽略了虫子的呢喃,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后来它意识到了这一点,毅然丢掉了那块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那快碎片。
【名人名言】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3.有许多可爱的女性,但没有完美无缺的女性。——雨果
4.所谓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不存在一样。——村上春树
5.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

2、题目:我与环境要求:(1)必须写成议论文;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我”与“环境”是一种依存关系,“我”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环境”既可以指自然环境,也可以指社会环境。写作时,可以就“我”与“环境”两者的关系,“我”对“环境”的行为与责任,以及“我”与“环境”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展开。【经典事例】
1.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2.英国政界最有权威的女性康多莉扎·赖斯,从小学习钢琴,非常刻苦,梦想当一个钢琴家,但苦练的结果让她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著名的钢琴家,所以,她改变自己,转攻政治领域,最终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3.近年来,引发众多关注的“雾霾”。
【名人名言】
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
2.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的环境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是不可缺少的。
3.欣赏你目前的环境,爱你目前的生活。在无意义之中去找意义,在枯燥之中去找趣味。——罗曼·罗兰
4.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汪国真

简答题

1、乙脑病毒的宿主分为哪几类?  

答 案:乙脑病毒的宿主有中间宿主、储存宿主和终末宿主三类。  

2、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1)“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2)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个人什么样的遭际?
(3)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
(4)作者借“炉中煤”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这是什么表现方法?  

答 案:(1)“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2)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原本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但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旧中国遭埋没,无法报效祖国。这揭示了旧中国压制人才、窒息人生的现实,反映了诗人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的遭际。只有在五四运动之后,诗人才得以“重见天光”,他看到祖国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后,将要焕发青春活力,将要涤荡这旧的国家,因而他感到自己也获得了新生。(3)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诗中其实蕴涵两层含义: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和生机。
(4)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