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4月15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因此,中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 案:错
解 析:(1)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依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①对我国社会性质的界定。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界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应当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拼搏奋进。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一事物同自身的绝对等同
答 案:错
解 析:(1)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或相互渗透的性质和趋势,表现了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相互分离、或互相批评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有对抗性斗争,也有非对抗性斗争。(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抽象的同一。如果事物永远和自身绝对等同,不包含对立面,就不会有事物的发展。
单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A:资本主义体系
- B:民主主义体系
- C:社会主义体系
- D:共产主义体系
答 案:C
解 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 B:澳门问题
- C:台湾问题
- D:港澳台问题
答 案:C
解 析:“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最早针对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解决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答 案:ABCD
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 B:意识形态
- C:地理环境
- D:人口因素
答 案:ACD
解 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观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答 案:正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 案:错误,夸大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前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它们不能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无限夸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2)在人类社会的物质因素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们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论述题
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途径。
答 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①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
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①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②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③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⑤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⑥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⑦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⑧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
⑩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
答 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比,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②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个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哲学表现,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服务的,是有阶级性的。③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
④创新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伟大工具。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和精神支柱。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作用: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人们走好人生之路。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修养和精神素养,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充实、更富有。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能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水平。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