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4月21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 案:错
解 析:(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来讲,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②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所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 案:错
解 析:(1)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它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2)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3)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
单选题
1、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 )。
- A:学习毛泽东著作
- B: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 C: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 D: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答 案:C
解 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就必须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所以,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的科学态度。只讲坚持,不讲发展,就会将真理僵化为教条;借口发展,放弃坚持,就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是()。
- A:持续、快速、健康
- B:又快又稳
- C:持续、稳定、高效
- D:又好又快
答 案:D
解 析: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又快又好发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把原来的“经济增长方式”改提为“经济发展方式”,由强调发展的速度到注重发展的效益和增长的质量,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
多选题
1、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2、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 A:党的性质
- B:党的政治主张
- C:党的组织机构
- D:党的政治领导地位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主观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答 案:正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 案:错误,夸大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前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它们不能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无限夸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2)在人类社会的物质因素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们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论述题
1、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 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定期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组织形式。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现有八个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国多党合作的方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上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及各方面代表人士,就有关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 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①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②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毛泽东反对离开中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的成果,他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个精髓。
(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①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理论。
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继
续坚持这个精髓,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同时,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
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