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4月23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 案:错
解 析:(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我国开始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消灭了阶级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 案:错
解 析:(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而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之外,还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成果为人民所享有的要求。只有完整地把握这两层意思,才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解。
单选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 B: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 D: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答 案:C
解 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产生的原因:①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③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正处在( )。
- A:新民主主义阶级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C: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答 案:B
解 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党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层面对当代中国国情做出的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三层含义:①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国情出发来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方针,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做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多选题
1、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2、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
- A:民主集中制建设
- B: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C:干部队伍建设
- D:党员队伍建设
答 案:ABCD
解 析: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主观题
1、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答 案:错误。 经济基础的内容是生产关系,但并不是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中的各种生产关系都能进入经济基础。只有其中占统治地位、决定社会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性质的那一种生产关系才是支撑起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性质并得到上层建筑服务的经济基础。
2、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答 案:错误。 (1)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原理根源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论述题
1、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 案:(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或公有制经济不处于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将丧失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重蹈超越阶段的覆辙,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4)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用“制度”固定下来,更具有稳定性、可靠性。这对正确认识和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对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答 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成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