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4月24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答 案:错
解 析:该命题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1)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2)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只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
2、社会主义本质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
答 案:对
解 析: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首先讲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有优越性,首先表现在生产力上。如果社会主义最终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就不可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所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说,建立社会主义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答 案:B
解 析: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述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2、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A:生产方式
- B:党的领导
- C:文化水平
- D:能力大小
答 案:A
解 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是说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在社会发展规律和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创造历史的。其中,生产方式具有决定意义,因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方向性质、内容和结果都取决于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民群众斗争的方向,只能是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内容只能是反对资本主义;结果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所以,A是正确选项。
多选题
1、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 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 案:AC
解 析: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二是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否认世界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2、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 B:意识形态
- C:地理环境
- D:人口因素
答 案:ACD
解 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观题
1、实践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
答 案:正确。 (1)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能认识或者不可能完全认识。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在中国有庄子。(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科学的实践观对不可知论作了最令人信服的驳斥:①实践能使主体认识的正确性得到确实可靠的验证。②实践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扩大和加强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范围,证明客观世界的可知性。③实践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能力,使人们能永无止境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论述题
1、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怎样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答 案:(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原因①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从国内看,当今中国正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具体制度不加以改进和完善,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③从党的自身建设看,党的实际状况同所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
领导加以解决。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①要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为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正确,执行有效,决策过程必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重大决策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及时总结经验、补充完善,纠正偏差,减少和避免大的错误。
②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只有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而没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的主张只有通过法律程序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才能贯彻执行。
③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通过执政来体现的。但是,党不是政权本身,不能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更不能取代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的职能,必须正确处理各类关系,使党组织在发挥自己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职能的同时,切实保证国家政权和其他组织、团体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原则上说,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2、“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成绩来。”试述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答 案:(1)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2)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3)历史分析方法要求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无视其历史局限性的过分夸大或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都是不对的。
(4)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们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