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4月29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一切现象都是偶然的。
答 案:错
解 析:(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①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②二者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A、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B、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C、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本命题只看到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对立性,否定了二者的统一性,否定偶然性背后存在着必然性,将一切事物都视为纯粹的偶然性,陷入了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2、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
答 案:错
解 析:(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2)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操纵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地镇压革命,阻碍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进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单选题
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正确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应采取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B:团结一批评、团结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答 案:A
解 析: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提出了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一句名言:“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失败的实验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是因为()。
- A:成功是普遍的,失败是个别的
-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的界限
- C:成功和失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可以超越时代实践水平的限制
答 案:C
解 析: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否认了这一点,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我们一定要划清真理和谬误的原则界限。B错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C正确。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一个时代的实践只能实现特定的目的,试图超越时代实践水平的限制,只能流于空想。D错误。A内容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多选题
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 A:二元论错误
- B:经验主义错误
- C:教条主义错误
- D:冒进主义错误
答 案:BC
解 析: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即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即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2、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 A:党的性质
- B:党的政治主张
- C:党的组织机构
- D:党的政治领导地位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主观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答 案:正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2、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实践。
答 案:错误。(1)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但不等于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2)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经验,即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一种是间接经验,即通过书本和向他人学习获得知识。(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为直接经验者。而且学习经验必须结合实际才能变为自己的知识;也只有用于指导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论述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 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①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我国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客观事实。
②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生产力落后仍然是主要矛盾,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由我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内容必然不同。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内容正日益丰富。要实现现代化,我国还肩负着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2、怎样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答 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①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社会力量。
②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2)农民阶级是人数众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表现了可贵的创业精神,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忠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4)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有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员、受聘于外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5)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我军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