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艺术概论》5月3日专为备考2025年艺术概论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是()
- A:洛可可
- B:哥特式
- C:古典主义
- D:巴洛克
答 案:B
解 析: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斯德岛上,于1163年开始兴建,1345年完工,历时182年。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开欧洲建筑史先河,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传播方式中,()因为覆盖面广和速度快,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传播方式。
- A:自身传播
- B:人际传播
- C:组织传播
- D:大众传播
答 案:D
3、话剧《屈原》的作者是()
- A:曹禺
- B:夏衍
- C:郭沫若
- D:田汉
答 案:C
解 析:话剧《屈原》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讲述了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
主观题
1、音乐艺术:《序曲》
答 案:《《威廉·退尔>序曲》是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根据德国戏剧作家席勒的同名剧作 写成的。《《威廉·退尔>序曲》全曲描绘阿尔卑斯山下瑞士的自然环境和瑞士革命志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进军。第一乐章富有诗意,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第二乐章是暴风雨场面的描写,体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三乐章则是描写暴风雨过后,重回宁静的田园牧歌;第四乐章中段号角的合奏响起,体现了斗争的艰辛,回到进行曲后,跃入全曲的最高潮,最后在兴奋与快乐之情的尾奏上结束,富于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该序曲共分四个乐章,连续演奏,是罕见的分乐章歌剧序曲。曲中旋律优美、节奏活泼,宛如一首交响诗。罗西尼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创造出了洋溢着生活欢乐、智慧的乐曲。
2、建筑艺术:埃及金字塔
答 案:(1)埃及古代陵墓建筑,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它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西南约13千米的吉萨地区,大约建于4500年前。(2)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吉萨高地上的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著名的三座,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金字塔底座呈方形,聚于塔顶形成方锥形的建筑,作为奴隶制国王的陵寝,它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性质。金字塔的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墓室的地下建筑;一是金字塔的墓上建筑。根据考古学家及科学家们研究推测,建筑金字塔这样浩大的工程,至少须花费30年及许多工人的劳力才能完成。(3)埃及金字塔规模宏大、建筑神奇、气势雄伟。
3、电影作品:《乱世佳人》
答 案:(1)电影《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的,耗资巨大,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剧本一再更改,三易导演,1939年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市首映。这部小说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电影也夺得多项奥斯卡大奖。(2)《乱世佳人》讲述了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死亡、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3)该片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作品,以史诗风格拍摄的爱情影片,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爱情象征。这部传世经典影片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故事,将国家大的政治风云和个人小的爱情纠葛完美组织在叙述的流程当中。人物形象塑造比较成功,几个主要角色生动鲜明的性格特征被几位优秀的演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该片的场面宏伟壮观,辽阔的田园风光,亚特兰大大火场面,还有伤兵医院和南方军队溃败的场面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 案:(1)艺术活动是形象性的。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2)艺术活动是情感性的。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3)艺术活动是审美性的。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三个特征。首先,曹雪芹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这些形象,作者展现了自身对客体世界进行把握和认识。其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因此能够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从而深深打动欣赏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逻辑能力,把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处理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最后,《红楼梦》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和满足,同时又隐藏着意识形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
2、联系实际说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答 案:(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情境交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准。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等。艺术风格具有继承与独创、稳定与渐变、多样与同一的特性。 (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艺术主张;第二种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呈现流派特征;第三种是由他人将其归纳为特定流派。 (3)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4)艺术风格、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艺术流派是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表现。。艺术思潮常常包容一个时期内多个艺术门类中多个流派的艺术主张。以现代主义为例,作为一种艺术思源,它兴起于 20 世纪初,落于 20 世纪 50 年代,延伸至。其间生成了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荒诞派等多种艺术流派,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其中有的艺术流派还可以分出更细的艺术流派。
3、读下面这段话,分析它揭示的是艺术活动中的什么现象。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板桥题画
答 案: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昧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个部分: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郑板桥画竹的经历先是“眼中之竹”,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画家产生了创作冲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于是在构思中出现了“胸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最终物化为“手中之竹”。“胸中之竹”是经过加工得到的审美意象,不同于真实的“眼中之竹”。在创作“手中之竹”时,艺术内涵得到深化,因此又不同于构思阶段的“胸中之竹”。
简答题
1、简述艺术活动的情感性特征。
答 案:(1)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2)情感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艺术活动中,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穿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中。(3)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