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11月27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SAS可以用来( )。
- A:自评焦虑症状
- B:反映焦虑者的主观感受
- C:鉴别各种神经症
- D:临床确诊焦虑症
答 案:B
解 析:SAS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 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能用于诊断。
2、以下各项中,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是()。
- A:相关分析
- B:补充提问
- C:分析迹象
- D:内容反应
答 案:B
3、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吸吮
- B:后天的经验
- C:动作
- D:先天的成熟
答 案:C
解 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故选C。
4、在百分位常模中,应用最广的是( )。
- A:百分等级
- B:百分位数
- C:四分位数
- D:十分位数
答 案:A
解 析:百分等级是应用最疒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因此,8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85% 的人比这个分数要低。
5、大多数典型行为测验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例如在( )中,受测者的反应速度就 不很重要。
- A:智力测验
- B:速度测验
- C:人格测验
- D:难度测验
答 案:C
解 析:时限是测验标准化的一项内容。大多数典型行为测验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例如人格测验中被试者的反应速度就不很重要。但在最高作为测验中,速度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6、发展性咨询对象是:
- A:升学、就业时的困惑
- B:异常心理状态
- C:躯体器质性疾病
- D:心理不健康状态
答 案:A
7、在讲话程度上,最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是( )。
- A:寡言
- B:沉默
- C:赘言
- D:抵触
答 案:B
解 析:在咨询过程中,在讲话程度上,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是沉默、寡言和赘言。 最常见的是沉默。
8、再生性能力( )
- A:是智能活动的能量
- B:可通过非言语测验评估
- C:是智能活动的质量
- D:可以通过言语测验测量
答 案:D
解 析: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WAIS-RC 瑞文指出存在两种既对立又有内在联系的行为,即[再生性能力]和[推断能力]。再生性能力是指个体当前所具备的回忆已获得信息并进行言语交流的能力,表明个体通过教育达到的水平。
多选题
1、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2、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3、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4、内感性不适多见于:
- A:抑郁状态
- B:精神分裂症
- C:神经症
- D:脑外伤后综合征
答 案:ABCD
5、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包括,咨询师()。
- A: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过程的正确认识
- B: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和行为矫正训练
- C: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和技能技巧
- D:对来访者心理特性、行为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的正确评估
答 案:ABCD
6、关于社交焦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 A: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 B: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没有生理上的症状
- C: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 D: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个体通常是减少社交,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答 案:ACD
7、下列有关社会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 B:社会态度的对象特指人,并不包括人类以外的非生命物
- C:人们通常所表露于外的意见、看法、观点、主张等只是态度的表达或态度外化的产物,而不是态度本身
- D:态度具有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外显性、动力性等特征
答 案:AC
解 析:B项的错误在于社会态度的对象既包括人,又包括人类以外的非生命物。D项态度具有内隐性而不是外显性的特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