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3年11月28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年11月28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3/11/28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11月28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咨询师经过初诊接待,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后,可以( )。

  • A:收集一般资料
  • B:进行摄入性会谈
  • C:形成初步诊断
  • D:做出鉴别诊断

答 案:C

解 析:咨询师经过初诊接待,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后,为初步诊断的形成打下基础。正确的诊断是咨询有效的前提。

2、在讲话程度上,最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是( )。

  • A:寡言
  • B:沉默
  • C:赘言
  • D:抵触

答 案:B

解 析:在咨询过程中,在讲话程度上,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是沉默、寡言和赘言。 最常见的是沉默。

3、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 )

  • A:情感
  • B:依恋
  • C:亲子关系
  • D:母子关系

答 案:B

解 析: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 /婴儿期 依恋定义: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4、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 )。

  • A:100 或 500
  • B:800 或 1000
  • C:20 或25
  • D:30或 100

答 案:D

解 析:总体数目小,只有几十个人,则需要100%的样本。如果总体数目大,相应的样本也大,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 ~ 3000人为宜。

5、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标志是()

  • A:有无妄想
  • B:有无幻觉
  • C:有无器质性疾病
  • D:有无自知力

答 案:D

解 析:精神障碍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障碍,甚至拒绝治疗,对此,医学上称之为无自知力,随着病情的好转,自知力逐渐恢复,因此,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之一。

6、若人格类型为中间型,则EPQ各量表T分的范围是( )。

  • A:5.45~17.5
  • B:17.5~30.1
  • C:30.1~43.3
  • D:43.3~56.7

答 案:D

解 析: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EPQ 中间型:T43.3—56.7;倾向型:T38.5—43.3或56.7—61.5;典型型T38.5以下或者61.5以上

7、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是( )。

  • A:正比
  • B:无关
  • C:反比
  • D:正相关

答 案:C

解 析: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叫感受阈限。感受性是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阈限越低,感受性越强,两者成反比。

8、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吸吮
  • B:后天的经验
  • C:动作
  • D:先天的成熟

答 案:C

解 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故选C。

多选题

1、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2、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是( )。

  • A: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
  • B: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
  • C:以正面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
  • D:以严厉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

答 案:ABC

解 析: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 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及时奖励目标行为,漠视或者淡化异常行为。

5、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包括( )。

  • A:学习是主导活动
  • B: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 C: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 D: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答 案:ABCD

解 析: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 的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6、柯尔柏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时期包括()。

  • A:习俗前水平期
  • B:自我同一性水平期
  • C:习俗水平期
  • D:习俗后水平期

答 案:ACD

7、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包括()。

  • A:结构观点
  • B:动力观点
  • C:发展观点
  • D:适应观点

答 案:ABCD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