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2月28日专为备考2024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反映被试者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征的方法是()。
- A:生活事件量表
- B:症状评定量表
- C:社会支持量表
- D:应对方式量表
答 案:D
2、第二逆反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在于()。
- A:要求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
- B:反抗父母的控制和过度保护
- C: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立
- D:要求高的社会地位
答 案:C
解 析:第二反抗期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
3、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听从医院里医护人员的安排,常表明患者()。
- A:自我认同感的丧失
- B:缺少个人关注
- C:缺少有效的沟通
- D:自主权的丧失
答 案:D
4、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是(A)
- A:注意稳定性
- B:注意转移
- C:注意分配
- D:注意广度
答 案:A
5、"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对人有影响。
- A:激情
- B:压力
- C:应激
- D:心境
答 案:D
6、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 A:利益
- B:社会视角
- C:态度
- D:控制点
答 案:B
解 析:影响归因的因素有多方面:1)社会视角,即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即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时,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即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立的方向倾斜,比如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如努力程度、能力等)。对他人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这种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叫动机性归困偏差。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有所差异;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情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7、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达尔文
- B:高尔顿
- C:华生
- D:霍尔
答 案:B
8、受被测者动机影响不显著的是( )测验。
- A:成就
- B:能力倾向
- C:智力
- D:投射
答 案:D
解 析:D
多选题
1、老年人记忆衰退的特点包括()。
- A:机械记忆比意义记忆消退慢
- B:再认比回忆效果好
- C: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
- D:记忆减退程度和受教育程度有关
答 案:BCD
2、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由于潜在的模糊观念( )。
- A:因类似情境出现而被还原
- B:因被赋予新意义而明朗化
- C:再次发生效用并重新隐藏了起来
- D:再次发生效用并表现在临床相上
答 案:ABD
解 析:滞后型的临床相,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 ——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迷糊。于是,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 后来的类似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 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一旦表现在临床相上,便形成滞后型的临床相。
3、症状夸大模式量表中现对较低的量表是( )。
- A:Q量表
- B:F量表
- C:L量表
- D:K量表
答 案:CD
4、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把认知方式分为()。
- A:冲动型
- B:沉思型
- C:场独立型
- D:场依存型
- E:外倾型
答 案:CD
5、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 )。
- A:总是针对具体的个体或群体
- B:一旦发生就会持续产生影响
- C:是少数人存在的社交情绪
- D:常希望别人朝坏的方向发展
答 案:ABD
解 析:嫉妒情绪的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和普遍性。?
6、关于BRMS量表,正确的表述是()。
- A:该量表为躁狂症状量表
- B:评定方法为求助者自评
- C:各项均采用五级评分
- D:一般评定最近一周情况
答 案:ACD
7、意志的品质有( )
- A:自觉性
- B:目的性
- C:坚韧性
- D:自制性
答 案:ACD
解 析: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 /意志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对行动目的有深刻认识,能自觉支配自觉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坚韧性(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的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自觉性和自制性容易混淆,自觉性和目标感有关,能够达到目标的做,偏离目标的事情不做,有目标感的人,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动摇。自制性理解成自我管理和控制。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