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2月28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个人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称为()。
- A:亲合动机
- B:权力动机
- C:亲社会动机
- D:侵犯动机
答 案:B
2、以下各项中属于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生物性因素的是()。
- A:家庭教养
- B:心理发育停滞
- C:诱发事件
- D:身体健康状况
答 案:D
3、毕生发展观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
- A:成熟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
- B: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 C:个人经历、社会环境非规范事件
- D:生活事件、人格、社会环境
答 案:A
4、了解求助者各方面情况的会谈是( )会谈。
- A:摄入性
- B:治疗性
- C:鉴别性
- D:咨询性
答 案:A
解 析: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会谈法 会谈的种类,可分为搜集资料的“摄入性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状况,等等;“鉴别性会谈”,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治疗性会谈法”,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最后一类会谈是咨询性会谈,这类会谈主要涉及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此外,还有一类是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是指当求助者遇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遇精神创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所以,了解求助者各方面情况的会谈是摄入性会谈。
5、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
- A:内疚感
- B:自卑感
- C:孤独感
- D:停滞感
答 案:A
6、0~2岁的儿童主要依靠()来记忆。
- A:表象
- B:言语
- C:动作
- D:情绪
答 案:C
解 析:0~2岁儿童主要是运动记忆,即依靠自己的身体运动和动作进行的记忆。因此,答案选C。
7、一个年轻人既想参军,又想上大学,这时候他面临( )。
- A:双趋式冲突
- B:双避式冲突
- C:趋避式冲突
- D: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 案:A
解 析: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 本题中,年轻人两样都想做,但现实中只能做一样,属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其一,这种冲突叫双避式冲 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就是趋避式冲突。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是双重或多重趋避式冲突。
8、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防御机制是()的功能。
- A:自我
- B:本我
- C:镜我
- D:超我
答 案:A
多选题
1、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2、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情绪的功能包括( )。
- A:适应功能
- B:组织功能
- C:概括功能
- D:信号功能
答 案:ABD
解 析:本题考査的是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情感的功能包括四点,即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5、幼儿友谊多半建立在()基础上。
- A:地理位置接近
- B:喜爱共同的活动
- C:拥有有趣的玩具
- D:志向相似
答 案:ABC
解 析: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所以很容易建立,也很容易破裂。
6、认知行为治疗程序吸收了()
- A:行为技术及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成分
- B:积极关怀技术的成分
- C:情绪技术及系统脱敏疗法中的成分
- D:精神分析技术的成分
答 案:AC
解 析: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纯粹的行为技术在它登上心理治疗的舞台时曾希望能包治百病,但仅仅采用经典条件反射或操作条件反射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而且,甚至沃尔甫的系统脱敏程序也不是纯粹的行为技术,它也要求病人通过思维过程去认识引起焦虑的刺激。这期间,作为中介变量的认知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20世纪70年代,埃利斯、拉扎洛斯、贝克以及梅肯鲍姆等理论家吸收了行为技术以及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成分,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程序。到了20世纪80年代,它的适用范围已大大拓宽,甚至超过了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本身。
7、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
- A:利他者的人格特点
- B:对象的特点
- C:利他者的心境
- D:时间压力
答 案:ABCD
解 析:利他行为受到情境因素、助人者因素和求助者因素三个层面的影响。情境因素主要包括旁观者效应、时间压力、榜样和环境因素等;助人者因素主要包括人格特征、性别、文化差异、心情、内疚感、助人能力和宗教信仰等;求助者因素主要包括求助者与助人者的相似性等特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