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4年05月05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年05月05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05/05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5月5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个体心理发展的首个加速期是()。

  • A:婴幼儿
  • B:童年期
  • C:少年期
  • D:青年期

答 案:A

解 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2、根据《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和相关的行为问题
  • B: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心理咨询,不能进行药物治疗
  • C:咨询关系是一种“求”和“帮”的关系
  • D:心理咨询师对部分求助者可以辅助使用药物治疗

答 案:D

3、关于真诚,错误的说法是( )。

  • A:真诚不是实话实说
  • B:表达真诚应随咨询进程而变化
  • C:真诚要有感而发
  • D:身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表达真诚

答 案:C

解 析: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心理咨询师不能有感而发,不能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身体语言可以更好地表达真诚。表达真诚应随咨询进程而变化。

4、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  )中枢。

  • A:视觉性言语
  • B:言语运动
  • C:书写性言语
  • D:言语听觉

答 案:D

解 析:位于顶、枕、颞叶交汇处的颞上回是言语听觉中枢,又称威尔尼克区。该区域受到损伤,患者能够听到声音,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这种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叫作接受性失语症。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 A:企业和谐发展
  • B:为人民服务
  • C:员工职业理想的实现
  • D:技术创新

答 案:B

解 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6、一个年轻人既想参军,又想上大学,这时候他面临( )。

  • A:双趋式冲突
  • B:双避式冲突
  • C:趋避式冲突
  • D: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 案:A

解 析: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 本题中,年轻人两样都想做,但现实中只能做一样,属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其一,这种冲突叫双避式冲 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就是趋避式冲突。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是双重或多重趋避式冲突。

7、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 )

  • A:情感
  • B:依恋
  • C:亲子关系
  • D:母子关系

答 案:B

解 析: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 /婴儿期 依恋定义: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8、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 A:自尊=成功/自信
  • B:自尊=成功/抱负
  • C:自尊=自信/抱负
  • D:自尊=抱负/成功

答 案:B

多选题

1、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评分者信度()。

  • A:是评估不同评分者对某测验的信度的评价
  • B:一致性要求达r=0.9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 C:一致性要求达r=0.75以上,就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 D:是测定不同评分者之间所产生的评估误差

答 案:BD

5、在会谈时需考虑的求助者因素包括()

  • A:相貌特征
  • B:年龄特征
  • C:性格特征
  • D:问题特征

答 案:BCD

解 析:相貌与求助者心理无关。

6、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的工作程序包括( )。

  • A: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
  • B: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作解释
  • C: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评估
  • D: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作出鉴别

答 案:ACD

解 析: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的工作程序: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 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再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 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7、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的意义在于

  • A: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生存
  • B:有助于发展早期社会关系
  • C:是各种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 D:是智力发展的最原始基础

答 案:ABCD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