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4年09月15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

2024年09月15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

2024/09/15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9月15日专为备考2024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

  • A:轴突
  • B:树突
  • C:突触
  • D:神经冲动

答 案:C

2、“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现象。

  • A:社会比较
  • B:社会惰化
  • C:社会干扰
  • D:社会助长

答 案:D

解 析: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1)结伴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例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2)观众效应,个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与社会促进相反,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或称社会抑制。而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3、传播者的特性是影响劝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同其他人取得一致性的看法,这突出表现了传播者哪种特性的作用()。

  • A:专家身份
  • B:可信赖性
  • C:吸引力
  • D:相似性

答 案:D

解 析:相似性指传播者自身的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与被劝说者有相似或相近的特征。青年人容易接受青年人的劝说正式体现了相似性的作用。

4、中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相对稳定,按照荣格的说法,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A:内倾性
  • B:外倾性
  • C:社会性
  • D:停滞性

答 案:A

解 析: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人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㈩内倾性的特点。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朝向内部。

5、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 A:利益
  • B:社会视角
  • C:态度
  • D:控制点

答 案:B

解 析:影响归因的因素有多方面:1)社会视角,即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即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时,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即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立的方向倾斜,比如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如努力程度、能力等)。对他人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这种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叫动机性归困偏差。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有所差异;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情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6、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  )

  • A:默读语言
  • B:外部言语
  • C:内部言语
  • D:背诵言语

答 案:C

7、20世纪70年代,针对一定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特别法典,这部法典是()。

  • A:《从政职业法》
  • B:《荣誉法典》
  • C:《汉谟拉比法典》
  • D:《谢尔曼法》

答 案:A

解 析: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从政职业法》,作为规范政府官员的职业准则。

8、一个人与外界接触或与他人交往而使行为和行为倾向产生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称为()。

  • A:内驱力
  • B:奖赏
  • C:学习
  • D:惩罚

答 案:C

多选题

1、神经衰弱的精神易兴奋可表现为( )。

  • A:情感高涨
  • B:联想增多
  • C:感觉过敏
  • D:运动增多

答 案:BC

解 析:精神易兴奋的主要表现是联想和回忆增多且杂乱,这是一种主观体验,病人感到分心和控制不住,但不伴有言语运动增多,因此不同于轻躁狂的心情高涨和精神运动型 兴奋。精神易兴奋的另一种表现是感觉过敏。

2、帕瑞认为青年期思维发展的阶段包括()。

  • A:二元论阶段
  • B:相对性阶段
  • C:逻辑性阶段
  • D:约定性阶段

答 案:ABD

3、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 A:必须其中有非常熟练的
  • B:必须都是非常熟练的
  • C:不能有内在的联系
  • D: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答 案:AD

解 析: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J司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边听讲边做笔记,自拉自唱等都是注意分配的例子。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否则注意的分配将是不可能的。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是很难同时进行。

4、关于“合作”,正确的说法是()。

  • A:合理安排工序流程,是加强合作的必要措施
  • B: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是促进合作的思想基础
  • C:公平竞争、创先争优,是优化合作的文化环境
  • D:宽容忍让、不计较是非,是推动合作的现实条件

答 案:ABCD

解 析:A项,合理安排工序流程,可以实现各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密切配合,是加强合作的必要措施;B项,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能使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做到尽责、协调,有全局观念,这是促进合作的思想基础;C项,公平竞争是指在竞争中团结合作,在合作中争先创优,可以优化合作环境;D项,在合作过程中如遇到分歧,宽容忍让有助于纠纷的解决,是推动合作的现实条件。

5、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包括( )。

  • A:固着
  • B:情结
  • C:压抑
  • D:焦虑

答 案:ACD

解 析: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是由如下缘由造成的:固着、焦虑、压 抑。固着,性心理发展受挫后导致的;焦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压抑,消除焦 虑的不良方式。

6、角色扮演过程包括()。

  • A:角色领悟
  • B:角色期待
  • C:角色实践
  • D:角色成就

答 案:ABC

7、侵犯的构成,主要有()方面的因素。

  • A:破坏道德规范
  • B:伤害行为
  • C:侵犯动机
  • D:社会评价

答 案:BCD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