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4年12月15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

2024年12月15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

2024/12/15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12月15日专为备考2024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进行的会谈属于()。

  • A:治疗性会谈
  • B:咨询性会谈
  • C:危机性会谈
  • D:鉴别性会谈

答 案:D

2、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地取决于()。

  • A:婴儿的体型
  • B:婴儿的气质
  • C: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 D:与其他家庭成员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答 案:C

3、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工作是一个牢笼,要自由,就必须打破这个牢笼
  • B:劳动已经演变为人的本能,人不劳动反而难以忍受
  • C:劳动之中内在地蕴涵着快乐,应当用心体会
  • D:不能不把工作当回事,也不能太把工作当回事

答 案:C

解 析:忙碌的工作,虽然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劳动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成就的满足,从而得到快乐。

4、在确定事物的量时,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叫做()。

  • A:绝对零点
  • B:相对零点
  • C:参照点
  • D:单位

答 案:C

5、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 B:分心
  • C:注意的转移
  • D:注意的分配

答 案:D

6、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

  • A:表象
  • B:想象
  • C:形象思维
  • D:再造想象

答 案:A

7、个体心理发展的首个加速期是()。

  • A:婴幼儿
  • B:童年期
  • C:少年期
  • D:青年期

答 案:A

解 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为平稳发展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8、咨询效果可视为除()以外三因素的函数。

  • A:咨询情境
  • B:心理咨询师
  • C:求助者
  • D:咨询方法

答 案:A

多选题

1、贝克和雷米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可以采用的技术包括( )。

  • A:建议
  • B:模仿
  • C:演示
  • D:面质

答 案:ABC

2、关于爱情,合理的说法包括()。

  • A: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棱心成分
  • B:男女之间喜欢到极致就是爱情
  • C: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
  • D:热恋中的男女都有强烈的利他倾向

答 案:ACD

解 析:A项,爱情有身体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性爱是爱情的核心成分;C项,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D项,爱情有亲密、利他、依恋的特征。B项,爱情不是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

3、在压力作用后,出现滞后型临床症状,是由于潜在的模糊观念( )。

  • A:因类似情境出现而被还原
  • B:因被赋予新意义而明朗化
  • C:再次发生效用并重新隐藏了起来
  • D:再次发生效用并表现在临床相上

答 案:ABD

解 析:滞后型的临床相,是压力在中介系统中进行处理时,由于中介系统的子系统 ——认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迷糊。于是,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 后来的类似事件出现时,积存的模糊观念又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获得新意义的模糊观 念明朗化,于是再次发生效用。一旦表现在临床相上,便形成滞后型的临床相。

4、建构理想的焦虑等级的具体要求包括()。

  • A:每一级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
  • B:各焦虑等级之间级差尽量均匀.
  • C:焦虑等级的设定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
  • D:焦虑等级的设定主要取决于心理咨询师本人

答 案:ABC

5、在对MMPI各因子分解释时,轻度异常的得分范围是T分在(  )。

  • A:40~60分之间
  • B:30~40分之间
  • C:60~70分之间
  • D:30分以下或70分以上

答 案:BC

6、根据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 )。

  • A:精神紧张
  • B:植物神经系统兴奋
  • C:躯体紧张
  • D:无法查明诱发事件

答 案:ABC

解 析: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最初主述与紧张有关的躯体症状(头痛、心跳加快)或失眠,进一步询问会发现焦虑是最主要的。根据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是,存在多种焦虑或紧张性症状,如精神紧张(担心,感到紧张或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躯体紧张(坐立不安、头痛、震颤,不能放松)、植物性神经兴奋(头晕、出汗、心跳加快或剧跳、口干、胃痛)。上述症状可能持续数月并经常出现,常由应激性事件所诱发,尤其是那些具有慢性忧虑倾向的人。

7、归因的影响因素包括()。

  • A:社会视角
  • B:时间因素
  • C:自尊水平
  • D:空间位置

答 案:ABD

解 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心理学中影响归因因素的掌握情况。影响归因的因素共有四种:(1)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进行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即他们认为失眠是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所以,对部分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选项C的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与归因没有关系。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